央企动了民企的“奶酪”?
今年两会最大的看点是代表们对高房价的讨伐和对中央控制高房价的民意呼喊,然而两会结束的第一天,北京6小时内就波澜不惊地出现了两代新“地王”,中国远洋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两家央企一时间名动天下。3月17日,北京再度迎来土地拍卖小高峰,高价拿地之争继续在央企之间展开,这一次是保利地产得手了。 3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要坚决退出房地产业务。然而有经济学专家称,国资委代表着“地王”利益集团,此招实为迎合之举,不过是做做样子、过过场而已,百姓完全可以不信。 同一天,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宣布,北京市出台了系列土地供应政策新措施,今后卖地“不再以价高者得”。然而也有经济学家称,国土资源局代表着“地主”利益集团,此招纯属给自已涂脂抹粉,一方面打压央企,另一方面给民企大开后门,您也别去信他。 总之,央企仿佛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将政府向全民作出的遏制房价的庄严承诺化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如今,中国的“房子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房价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如何突破困局的尴尬问题。 弹央企 “房事”不决当问谁? (凤凰网评论编辑:郭刚) 两会结束了,我们的工作恢复正常,交通恢复正常,出入安检程序恢复正常,央企拿地的气魄也恢复正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得出来,房地产这个行当稳赚不赔已是共识,买地是现阶段投资最好的选择。对于央企来说,手里面那么多闲钱,垄断利润也好,巨额银行授信也好,让它们保值增值,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买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与央企打交道,政治风险、商业风险都要小得多,何乐而不为?双方正是一拍即合。 如此当仁不让的大手笔,让白岩松在央视节目中发出了“是不是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的感慨。当然,这里的“总经理”是国企、央企的总经理们。垄断的保护与信贷上的偏向扶持,使国企、央企对市场的反应并不敏感,因此,目前的情况是不仅总理说了不算,市场说了也不算。缺乏开放,缺少公平竞争,漠视法制的市场,不可能是公平交易的场所,不可能反映商品的正常价值,只能是一边磨刀霍霍,另一边哀声一片的屠宰场。 央企攻城略地,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相当明显,紧接着的必然是周边房价飞涨。这些年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使一部分人的生活当然的美好了,而且随着手中房子的增值会看上去更美,但是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城市生活没有被在意过。针对弱势群体的国家福利——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保障尊严的起码居住条件。 央企少了“地王”也会少 (《北京晚报》) 对于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的新闻,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土地价格超过在售商品房价格的现象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王”的出现。 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有序”退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专业人士指出,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的运作很复杂,不是一刀切的问题,比如有的央企有自有土地,有的已经拿了地,有的项目已经在建了,一下子叫停是很困难的事。 此外,到底何为“央企”也是个不好界定的问题。孙先生是一家央企下属的三级子公司的负责人,主做房地产业务。他表示:“我承认,我们有央企的股份,但我不承认我们是央企。如果是国资全资子公司,那没得说,肯定算央企,但我们公司只有20%的央企股份,80%是其他投资人,能算央企吗?”孙先生强调,现在企业的股份情况、性质很复杂,何为“央企”,最好有个明确的说法。 北京中原地产有关人士表示,78家央企的退出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土地价格超过在售商品房价格的现象频繁出现,土地市场的降温会逐渐传导到楼市,但各地方的国企,各上市公司并不在约束范围内,对土地市场的影响很难短期见效。 挺央企 央企动了谁的“奶酪”? (《经济观察报》) 央企当上“地王”之后激起民愤,这种现象很奇怪。当初那些民企当“地王”时,媒体集体失声,如今央企按照市场规则出牌,当了“地王”,却要遭“天谴”。看来央企这个所谓的“共和国长子”,是不大好当的。缺乏活力的罪名有它,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罪名有它,垄断的罪名有它,搅乱市场的罪名还有它,真是十恶不赦,不处以极刑,天理难容! 关于央企投资房地产的问题,看看央企负责人怎么说。他们说,保持国有资产的持续升值和盈利是“职责所在”,使用自有资金进入利润率更高的房地产业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符合市场规律。说得好,既然房地产可以赚大钱,央企介入无可厚非,难道说好事只有民企可以做,央企不能做吗?既然是市场经济,允许自由竞争,央企作为“共和国长子”当仁不让,有权参加任何招拍挂项目的竞争。 央企当地王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且看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分析:“在资金规模不对等的情况下,单纯的价高无疑将导致对民营资本的基础和个别开发企业对优质地址的垄断。”这段话让人费解,招拍挂不以价高决定中标者,难道说以最低价格决定中标者吗?很明显,央企当地王动了民企的“奶酪”,所以有人出来替民企打抱不平了。 其实多数民众指责央企当“地王”,是认为其抬高地价,与民争利。不过正如央企负责人抱怨所说,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央企怎么就不能和其他企业竞争呢?高房价并非始于今日,对老百姓来说,反正房价已经高得买不起了,央企就不存在与老百姓争利问题,顶多是与民企争利。 央企退出真的有用吗? (人民网经济学者宋公明) 对国资委明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从法律角度讲,这个举措是违背市场经济法则的。央企的退出目的是什么呢?好像是因为央企当“地王”,弄得房地产价格不断暴涨。那么让央企退出,就能平抑价格吗?平抑不平抑,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下认为,央企退出对解决房地产价格和“地王”的问题是没有作用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房地产业有没有管理?土地出让拍卖是否规范公平?房地产的价格调控是谁的责任?如果企业没有违规犯法,国资委凭什么要干涉人家的正常经营? 第二,如果让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就能平抑房价,那么如果其他行业的价格出现波动,是不是也要让央企退出?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产品价格都有可能波动,那么是不是央企要从所业行业中退出? 第三,用央企退出来平抑房价,是不是只能用一次?如果央企退出后,价格没有平抑,新的“地王”仍在产生,那么是不是要让另一批央企退出?如果不是,那对于先退出者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第四,如果央企退出,果然能平抑房价,那么后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商品房的功能早就异化了,早就和普通百姓无关了。房价如果不能持续上涨,就要发生信贷危机。央企是全身而退了,其他企业岂不是要陷进去了?其他企业又不是呆子,人家就不会跑吗?恐怕比央企跑得还要快。那时房地产业岂不是要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