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g アウトレット | ugg バッグ | ugg 価格
控制“少量多批”的相应政策终于出台了,肯定有不少购房人长舒了一口气。不要以为这句话很夸张,的确有不少购房人因开发商“少量多批”的策略在售楼处碰壁。
比如我们一位读者到金桥某楼盘去看房,接待很热情,登记很详细。可是,问什么时候开盘?答案是“不知道”、“最近”。再问什么价格?答案也是“不知道,大概也许……”。读者就很困惑,都接受预约了,怎么会没有定价格?可人家就是没有定价格。读者就怒了:价格都不知道,我怎么预订啊?售楼人员则轻描淡写:公司规定啊,订不订随便你啊!
还有一位读者,看中的是高桥的一个知名楼盘。同样也是价格未定、开盘时间未定。读者想,好吧,那开盘你要通知我哦。可售楼小姐说了:通知你可以啊,但你要付2万元钱买VIP卡。读者就买了卡。到了开盘那天,接到通知的读者到现场一看,乖乖,300人抢100多套房子啊。结果读者没抢到,也很怒,问:我买了VIP卡,怎么买不到房呢?小姐说:这300个人都买了卡啊。读者又问:那你们明明办了300张卡,为什么只卖100套房呢?你们这一期有800多套房子,为什么不多开点呢?售楼小姐又轻描淡写了:公司规定啊,你的卡可以留到下期用啊,可是下期我们会涨价哦!
现在终于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出台了,可以遏制一下这些投机开发商的气焰了。但是,又有人担心,这些规定会不会流于形式?
其实,早在2005年,“少量多批”哄抬房价的现象就已经发生了,相关管理部门开设网上房地产,对预售房源、成交房价、销控表等信息进行备案、公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要遏制少量多批、捂盘惜售。但时间一长,就有开发商想出了对策:虽然已经符合销售标准,但我偏不去申请预售许可证总可以吧?再过了两年,开发商连对策都不用了,不管网上显示的预售房源是多少,每次就只开其中一小部分!
而今年初,有关部门就对闸北广中路的一个楼盘进行通报批评,该盘作为大型公寓项目,每次只开50来套房源,引发众怒。
一个季度以后,控制“少量多批”现象的规定终于出台,此次规定的细则,有很大一部分显然是对2005年网上备案制度的补充,也是对今年初那次“个案事件”的提升。然而,“少量多批”现象已经在这个春夏遍地开花,房价已经被炒高一大截。
可喜的是,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长期市场,对长远的后市来说,亡羊补牢,为时尚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