ブーツスニーカー | ブーツスニーカー16 | ブーツスニーカー26 | ブーツスニーカー36 | ブーツスニーカー46 | ブーツスニーカー56

ugg アウトレット | ugg バッグ | ugg 価格

东营市消防支队赴青海玉树援助79个小时

  4月17日晚8:21,一辆载着刚刚从青海玉树回来的东营市消防支队20名官兵和18只搜救犬的军用卡车缓缓停在了东营市消防支队驻地的门前。从4月14日到4月17日,他们圆满完成此次支援玉树灾区的抗震救灾任务,尽管他们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讲起在那里的79个小时,他们便难掩心中的激动——

集结号吹响:

灾情就是命令

  4月14日7:49,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11时,东营市消防支队接到山东省消防总队发来的《关于做好赴青海抗震救灾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后,迅速按照组织要求落实救援力量,并迅速配备了相关的救援器材。灾情就是命令,必须马上出发!在支队领导的严密部署和精心挑选下,一支精干的救灾队伍迅速组建起来。这支队伍,不仅配备了一系列相关的救援器材,还首次带上了20只搜救犬(在机场因故退回两只)进入灾区辅助搜救。厉马秣兵,只待出发命令下达。

  由于此次救援任务紧急,所有官兵们都没来得及和家人、朋友通知一声就踏上了前往灾区的征程。“当时走得很急,一接到命令立刻打包挑选搜救犬,根本顾不上跟家里人说。到了济南才想起跟家里人交代了一句。因为走得匆忙,单位上的人第二天还有给我打电话的。”救援队队员陈荣卿告诉记者。“来不及跟家里人说,想到了,但是又怕家里人担心,最后还是决定不说。”战士丁昌文说。4月14日14:30出发,于次日凌晨3:30左右到达西宁。在西宁稍作停留后,再赶往800公里外的玉树县结古镇。

初到玉树:

挑战恶劣环境

  “我们到了玉树机场,还没有出机场就看见一批一批的转运伤员,心里感觉很不舒服。我们先到玉树消防支队去会合,一路上看见的是一片狼藉,房子没有站着的。”陈荣卿说。暮色渐渐退去,黎明即将到来,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经短暂休整之后,搜救队员们就投入到紧张地搜救工作中。“那里的土建房全部垮塌,几乎成为平地。没有地方睡觉,我们就在路边一躺,由于那里早晚温差太大,我们根本就没有带那么多衣服,晚上都被冻醒了。4月16日早晨,我们还碰到了余震,当时觉得晃了一下,搜救犬立刻狂吠。”纪海涵告诉记者。

  由于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对高原反应就成了外地救援队需要面临的头号难题。初到玉树的东营消防支队的战士们,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高原反应。队员们觉得自己的脸发红,喘不动气“很憋得慌”,还伴有恶心头晕的症状。虽然身体不适,但是战士们还是用坚定的意志投入了搜救战斗,身体再不舒服时,他们硬逼着自己迅速适应恶劣的高原环境,为救援争取时间。所幸的是,本次搜救队伍中的搜救犬们,由于在训练基地接受了全方位的训练,到了玉树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极大地配合了战士们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搜寻效率。“除了高原反应,这四天时间里,队员们的睡眠严重不足,四天里睡眠时间还不超过11小时。”在采访消防支队领队政委郑曙光的时候,他这样说。当地居民住宅多为土木、砖木结构,在碎得不成样子的砖木、土沙之间寻找、救出幸存者,谈何容易!玉树当地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很大。高原反应加上昼夜能到十来度的温差,给救援官兵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当地交通闭塞,物资供应能力差,而救援工作体力上消耗很大,但救援官兵的日常供应得不到充分补给。面对这些困难,官兵们自己展开工作。房屋损坏严重,就用手挖;没有住的地方,晚上就在路边露营;到的第一天帐篷没搭起,就用仅带的一床被子裹着身体窝在睡袋里睡。在灾区的这几天,官兵们的饭,就是随队带来的压缩饼干、方便面等简易食品;累了,也只是在间隙稍微眯一会儿。

紧急救援:

见证死与生

  “晚上很冷,可是白天就不同了,我们在那里很难适应,脸被太阳晒得生疼,到处都是废墟,而且和当地人的语言不通,在营救上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只能通过一个当地人当翻译才能交流。”陈荣卿说。在玉树,东营消防支队的救援队员被分成15个分队,搜救犬被分成三组,平均一个分队有一只搜救犬。队员和搜救犬默契配合,完成了多次救援任务,也多次见证了生与死的定格。

  4月16日22:00,记者电话联系了纪海涵,他在电话中的声音已经变得沙哑,“我们现在正在路边休息呢,这里的温度现在已经是零下了,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高原反应,别的地方来的消防队员已经有发烧的了,我们东营的还没有。白天能看见周围山上的雪还没有化,语言有一定障碍,白天太热了,而且很难喝上水。”在电话里,小纪告诉记者,他们总共才睡了不超过11个小时,加上饮水有一定困难,所以嗓子有点沙哑。4月17日晚上,记者见到了他,这个脸上还有着稚气的年轻人似乎成熟了很多。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组一共有五个人,除了他们的政委郑曙光,副支队长杜以营外,还有两位搜救犬训导员,另一位战友,他清晰地记得他们小组搜救第一个遇难者的情形,16日上午,他们小组在指定搜救范围——结古镇上搜寻。当来到一个分岔路口时,队员们看到路一侧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倒塌的民宅,周围还有许多围观的人,根据翻译的解说,队伍立即赶往这个倒塌的小屋。来到现场,队员先派随队搜救犬在废墟旁搜寻。不一会儿,搜救犬就发出了信号。随即,队员们便将生命探测仪探入废墟,以感知是否有生命体征。随着生命探测仪发出的信号,队员们发现有一个人头隐在废墟下面。大家开始迅速地搬运压在人上面的沙土、砖石,周围的藏民、喇嘛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搬运队伍迅速扩大。经过紧张地搬运,人们最终将废墟里的人挖了出来:是个孩子。可那时孩子却已停止了呼吸。“看到那个情形,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和悲痛。”小纪说。除了纪海涵所在的小组,其他小组也是用人工搜救和搜救犬搜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尽管条件异常恶劣,救援队员们还是出色完成了任务。他们总共发现并解救了一位幸存者,另外找到了10具遇难者尸体。而搜救犬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异常出色,平均每天参与搜救工作达11个小时。

后方:

亲情记挂在前线

  “到玉树后,我们带的手机都没有信号,和外界根本没有办法联系。当手机有信号后,我的手机有几十个电话通知还有几十条短信。”陈荣卿说。“看见他安全地回来我就放心了,这几天真的很担心他,特别是有段时间他的电话总是无法接通的时候,我就更担心他。”陈荣卿的妻子薛兴艳这样对记者说。薛兴艳告诉记者,陈队长走的时候只是匆忙的通知了一句,到了青海后还有过一次联系。他走后,全家人都很担心他。“我15号下午就跟他联系不上了,晚上做梦梦见他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在梦中惊醒后,就给他打电话,因为他心脏不大好,加上又做了个那样的梦,我就越发的害怕,可电话就是打不通,我就给他发短信,可是一直到16号白天还是联系不上,电话都不知道拨了多少次,直到16号晚上他才给我们母子回电话。”谈到自己的英雄父亲,陈荣卿的儿子陈晋宝骄傲地对记者说:“我妈告诉我爸爸去了青海,后来我在报纸上看见爸爸了,我就去买了报纸到班上给同学看。同学们可羡慕我有个英雄爸爸了,将来,我也要像爸爸那样保卫祖国。”

尾声:

荣归东营

  4月17日晚8:40,迎接会完毕后还没吃饭的救援队战士们被安排去吃饭。而他们的帽子和收到的鲜花,则整齐地摆成两排,留在花坛边的地面上。消防支队的院子渐渐安静下来。不远处,一只只被拴在花坛里面树桩上的搜救犬已经安静地卧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这批搜救英雄最终结束任务回到熟悉的连队时,已是17号的晚上了。他们牵着搜救犬下车列队进入驻地时,眼前熟悉的驻地、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有点恍如隔世。就在昨天,他们还在废墟中奋力搜救;就在昨天,他们还在恶劣的郊外风餐露宿;就在昨天,他们还在与高原反应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今天,他们回到了东营。此后,他们去玉树甚至是青海的可能性都极小,但是这四天共79个小时的日子,却足以在他们心中铭记一辈子。  (记者 李玲 实习生 秦丽通讯员 纪海涵)

上一篇:二手房将承担2010年北京房地产市场供应主角

下一篇:警惕疯涨的楼市沦为贫富分化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