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g アウトレット | ugg バッグ | ugg 価格
● 缘起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房改房上市政策的逐步解禁以及因巨大的房地产消费需求开始逐步释放,房地产开始从政策导向下的福利分配走向了商品化,房地产市场为之而火热,房地产中介行业也开始由原本以个人为主单打独斗的“房虫”型,走向实体的经营。
事实上在那个时期,政府也好、商家也好、消费者也好,都没有认识到房产中介这个行业有多么的重要,无非是操作租赁业务偶尔有一些买卖与置换(毕竟在2000年之前,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也不过只有每年几千套的二手房买卖)。房产中介行业被视为“小买卖”。消费者大多是“买新不买旧”的观念,二手房也并无严格意义的行情可言,极小的交易量也不足以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失眠普遍存在的小规模的房产中介公司也谈不上管理谈不上服务,基本上都是在运作房屋的倒买倒卖,房产中介在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下起步。或许正是这种放任自流,才为今后的中介行业口碑不佳埋下了祸根。
● 发展
在本世纪初期,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走热,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而房地产中介行业因为起步的资金门槛低、操作相对简单,使得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淘金。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大多数中介公司都是在这一时期进入市场的。
那个时候,房产中介的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门店式经营并非主流。几家分公司一共几十个人手,桌子、电话一支起来就可以开展业务了。受到外来中介尤其是“南派”中介企业的启发,一些公司开始探索连锁经营模式。一方面,总体的运营成本被分摊到了各个门店,另一方面“人海战术”也被运用到实际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当这些企业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经营者们开始对管理更加重视,虽然服务水平较之前有所提高,但遗憾的是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不规范的操作依旧一如既往的围绕着这个年轻的行业。
● 神话
监管环节的缺失以及房价的快速上涨让一部分胆大的企业经营者看到了机会,事实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也的确把握住了这一轮行情与机会。地产中介的“造富神话”由此开始。
“越大越美丽”的发展思路让业内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本质与人海战术被充分领会,而交易资金在一种近乎于无监管状态下的运行又解决了房产中介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由于房产的交易周期长,所以一笔定金乃至全部房款,可以在中介公司的账户上留存达数月,只要市场态势好,后续的购房款就可以及时弥补先前被挪用的那部分款项,而这些挪作他用的款项,大多投入到了开设新的门店以及房屋吞吐(现金收房)业务。
这一时期,很多中介企业的门店数量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一些全国多城市连锁的中介企业,总体的门店数量甚至上千。受到信息与价格趋于透明的影响,房产中介企业类似于“吃差价”这样的违规经营行为有所减少,但是并没有得到颠覆性的改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像样的培训,甚至专业知识水平还不及服务对象的时候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可以说,房产中介的扩张,本身就是“带病上岗”。
● 破灭
其实“越大越美丽”的理念并没有错,只是看他处于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市场好房价涨交易活跃,那么企业规模“大”确实美丽;但是当市场不好交易活跃度下降的时候,那么“大”就代表了成本。
深圳中天置业随着老板跑路而越来越“知名”。但是知道北京的坚石与佰家的,知道天津汇众、合肥桃园的呢?怕是比知道深圳中天置业的人要少得多吧。前者的深圳中天可以被视为神话开始破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后边的那几个其实早就已经为这一现象敲过警钟了,他们其实就是深圳中天的预演,只不过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水满则溢,当问题累积的越来越多,再加上市场局势急转直下,那么“神话”的破灭,就应该是意料之中的。2007年,因信贷紧缩而引起的交易量下降,让很多中介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被挪用的资金来不及回流、市面的冷清让后续的资金无法跟进,庞大的门店规模终于让昔日的“美丽”变成了今日的负担、变成了巨大的成本。轻者收缩,重者跑路。
● 理性
对于房产中介当前的局面,我们还是应该理性一些。就像我的前一篇文章《2008楼市进入“还债”年》所说的一样,这一波行情,该是“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时候了。
房产中介中的部分违规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前途,为今日之变故埋下了祸根,最终拖累了那些老实本分的企业。他们的债,早晚是要还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天来得还晚了。如果不是这一波行情,谁直到他们会将这个行业引向何处?
而监管部门的债,也该还了。“亡羊补牢”的做法并不总是那么奏效的,政策与监管措施,本应是起到预防作用的,而不是救火队员。企业就像孩子,有家长管教的,往往很安分;没有人管教的,那么变成“野孩子”就不该全都责怪孩子,家长还是有责任的。
这一笔债怎么还,怕是还要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业一起来做了。
如果这个时候为中介正名很可能会挨骂,不过写博客的人,尤其是写地产博客,想必对挨骂已经习以为常:房产中介,作为承载着房产消费流通的重要媒介,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所以在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候,社会各界包括媒体,还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不规范已经让他们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今日的企业,多数还是应该被列入“老实孩子”行列的。理性的面对眼前的这一切,教训过后,他们会回归到服务行业本来的面目。
● 回归
美国的房产中介服务收费为房产价值的6%,要比国内现在通行的收费标准高出一倍。但是经纪人一样具有良好的口碑、价格上也鲜有折扣。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在发达的房地产市场,中介企业是在认认真真地做服务,这是由行业的本质决定的。
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中介业,在国内走过了10年的历程,这期间其实一直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在这一场风波之后,相信会对市场有一个净化作用,房地产市场中的各种角色,包括企业、主管部门以及消费者,都会逐步的回归到理性状态下。
房地产从业者,多么希望看到客户的目光不再是怀疑,而是友善,但是这种友善,是需要从业者自己争取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