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保监局局长李翰辉:在赶与转中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近日,贵州保监局局长李翰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时期,贵州保险业将立足贵州发展实际,加快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据李翰辉介绍,“十一五”时期,贵州保险业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贵州保监局一直高度重视引导和推动行业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渗透度,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 “十一五”时期,贵州保险业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累计达133.6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倍,在处置火灾、雪灾、旱灾、矿难和交通事故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面对2008年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全行业全力以赴,累计赔款达10.5亿元,有力促进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保障了灾后重建的及时展开。 此外,通过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贵州保险业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贵州农业保险承保品种已先后涉足能繁母猪、能繁母羊、奶牛、烤烟、水稻、蔬菜、林木等诸多领域,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房屋灾害保险等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年末,承保农村小额人身保险34.89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72.51亿元;农房保险承保面由试点初的2个县扩大到7个县,承担风险保障近20亿元,对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城乡居民多层次的保险保障需求,贵州保险业还探索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试点,截至2010年年末,已累计为16.42万人次的参合农民提供审查及给付服务,涉及金额3364.55万元。通过提供养老险、健康险、企业年金等保险产品和延伸服务,至2010年年底,贵州保险业为全省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医疗积累了超过200亿元的准备金。 此外,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也得到了快速推进。例如,校园方责任险范围从义务教育学校扩大到全省各类学校,安顺市开展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保险,逐步建立商业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安保互动机制。据介绍,5年间贵州保险业累计实现责任保险保费6.9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4倍。 与此同时,李翰辉也坦言,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基本省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贵州保险市场基础还比较弱,保险资源相对有限,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功能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实际,贵州保险业将“十二五”的发展任务高度概括为“赶”和“转”两个字,力争通过加快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努力提升贵州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李翰辉介绍说,“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明确了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发展主战略,贵州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将为贵州保险业加快发展步伐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贵州保险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全省相当一部分公司在本系统内业务发展、经营管理、质量效益等综合考核指标排名都很靠前。 李翰辉同时指出,“赶”并不是盲目攀比,不是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要实现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等各项指标齐头并进、全面提升。在“赶”过程中,还要注重“转”,即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通过着力推进行业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从粗放开发资源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大力推动市场主体结构、业务结构、渠道结构、区域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增强全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李翰辉表示,“赶”和“转”的双重任务是由贵州保险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完成这两项任务同样必须立足于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行业上下工作积极性,在探索贵州特色的保险业发展之路过程中,努力实现“贵州有影响、西部有特色、全国有亮点”的发展目标。 同时,“十二五”期间,贵州保险业将围绕贵州省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注重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努力在服务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改善民生和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作用,推动保险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保监局局长李翰辉:在赶与转中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